超威:无镉内化成工艺绿化蓄电池产业

2013-12-30 来源:中国环境报

  中国环境报记者 童克难 国内动力电池龙头企业超威集团总裁杨新新近日对外宣布:“超威将开放无镉内化成核心工艺技术。”
  在眼下蓄电池行业产能过剩竞争激烈的关键时刻,超威的这一决定引起了业界的震惊,在企业内部也有很多人不解。超威为什么要把自己十年磨出的一把利剑,交给业内的其他企业?
  “这是为了更好地引领蓄电池行业健康发展,让这个产业真正走上绿色之路,即使企业内外有误解,超威也一定要这么做。”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杨新新如是说。
  杨新新告诉记者,超威集团在发展过程中始终把保护环境作为企业的生命线。他说,业内人士都知道,过去国内的动力电池生产普遍采用的是铅锑镉外化成工艺。外化成工艺是在化成槽中完成极板化成,化成后的极板因含各种“杂质”和硫酸,需要大量清水冲洗,这两道工序用水量约占到整个蓄电池生产用水的90%。化成期间不仅水分分解严重,还产生大量的酸雾,需要不断补水。极板化成出槽后又需要对极板进行水洗,这也是电池极板生产耗水量最大的工序,同时又会产生大量含酸、含铅的废水。水洗后的负板浸抗氧化剂,不仅增加成本,烘干极板时还需要消耗大量热能。
  正是由于看到外化成工艺是导致能耗、重金属污染居高不下的关键问题,就在铅蓄电池行业的大多数企业大力发展使用外化成工艺抢占市场份额的时候,超威集团管理层已经预感到行业危机并开始思考:如何在生产工艺中去掉“镉”元素以保护环境?如何减少工艺中的污染以保护员工的作业安全和周边环境的安全?如何减少水资源的使用与排放?如何减少电力使用?如何保护消费者的使用权益?
  就在超威事业顺风顺水、企业快速发展的时候,集团董事长周明明想得更多的是“超威”未来的发展。他意识到,企业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走科技创新之路,必须同时担当起行业责任、环境责任和社会责任。从2003年开始,超威集团下定决心研发无镉内化成工艺,并于2006年在江苏省建成内化成中试生产基地。
  杨新新说,这是一条艰难曲折的道路,在十年的时间里,超威集团先后投入6000多万元,经过了无数次的实验、无数产品的报废、多次设备的升级和内部管理流程的再造,先后进行了3次大的工艺调整。由于内化成工艺在试验阶段的不稳定性,造成企业上亿元的材料损失、产品退货、市场份额流失。但是,这些困难并没有动摇超威集体走科技创新和绿色发展之路的决心。经过不懈的努力,超威集体终于打破发达国家对内化成工艺技术的封锁,掌握了内化成工艺的核心技术,在国内动力电池技术领域中率先取得成功,取得发明技术专利8项。2010年12月,超威集团研发的《无镉铅酸蓄电池多阶段内化成工艺》通过浙江省科技成果鉴定,认定其工艺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超威集团形成的“一种大容量的胶体电池内化成工艺”发明专利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专利优秀奖”。在内化成工艺的研发和推广中,由超威集团一线员工研发的内化成电池充电酸雾收集器,目前已升级到第三代。
  杨新新告诉记者,内化成工艺取消了采用外化成工艺的极板槽化成、极板水洗、二次干燥、电池补充充电这四道涉及耗能及主要废水产生工序,可节能28.5%,节水90%。内化成技术还成功剔除了传统工艺配方中的镉、砷有毒原料,运用铅钙合金新配方解决了蓄电池生产中无害化配方的行业技术难题。运用铅钙合金新发明配方后,电池的产品质量优于传统工艺配方的质量。
  到2013年12月,超威集团已经实现无镉内化成工艺全集团产业化目标。集团的全部生产线已100%采用无镉内化成工艺生产,年减少工业用水300多万吨,从源头削减300多万吨含铅、镉、砷、酸的重金属废水,实现了化成重金属污水零排放。超威集团内化成工艺产业化应用对全国蓄电池行业重金属废水减排的贡献率超过25%。
  记者从超威集团的生产联合企业了解到,超威不仅自身率先实现了规模化无镉内化成工艺,还带动13家生产联合企业进行了工艺升级的绿色转型。
  杨新新说,实践证明,超威集团的“艰难选择”符合国家蓄电池行业环保发展方向。技术上属于先进的蓄电池加工制造工艺,是动力型蓄电池实现无镉化生产的技术方向,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引导和节能减排、清洁生产的要求。就在去年,工信部和环境保护部联合发布的《铅酸蓄电池行业准入条件》明确提出:采用落后工艺和含镉超过0.002%的电池企业应于2013年底进行淘汰。”超威集团研发成功的无镉内化成工艺,提前实现了工信部要求全行业实现无镉、无砷的规定,取得了蓄电池行业的“绿色通行证”。
  当记者问到,超威集团为什么要将自己付出巨大代价获得的关键技术,同时又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所具有的巨大优势在行业内开放时,董事长周明明表示,内化成工艺技术如在全行业中推广,每年可减少重金属废水排放900多万吨,减少重金属铅排放9吨以上;同时减少重金属污水处理费投入近10亿元,间接效益和直接效益达15亿元,对我国铅蓄电池行业的清洁化生产与环保节能减排以及整个行业的绿色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与促进作用。

附件下载:

相关新闻

广告位

中国轻工业网公益广告文章页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