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音乐“活化石”——传统黎族竹木乐器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黎族竹木器乐
保亭县境内有一座风光秀丽的七仙岭,由此产生相当优美的民间文化薪火相传下来。这里的黎族人民以能歌善舞著称,传统竹木器乐十分丰富,源远流长。
黎族传统乐器多取材于各种竹木、兽皮原料,用手工制作而成,散发着原始气息,是人们崇尚自然的生动体现,是原生态音乐的遗存。黎族乐器不少于40种,传统乐器主要有独木鼓、叮咚木、口弓、哩咧、哔哒、口拜、鼻箫、灼吧等八大件。其中最早出现的是独木鼓。古民歌传述,古时雷公击倒大树,烧树木成洞,黎族祖先击洞呼众围猎,后人用兽皮蒙住洞口,敲来咚咚作响,以作招众,祭祀和乐器使用。而叮咚木则是较早出现的打击乐器。古时黎人种山兰,山猪常在夜间破坏。人们在山寮吊两根木杆,打击出叮咚声驱赶山猪,后来发展为娱乐打击乐器。据老艺人相传,黎族传统乐器以清康乾年间最为盛行。据专家研证,这些传统乐器在古代已盛行。宋代大文豪苏东坡贬居琼时,就记述有“铜鼓壶芦笙,歌此迎送诗”“口吹树叶送迎翁”等佳句。解放后,黎族传统乐器声名远播,《打叮咚》参加1957年第一届全国音乐舞蹈表演,“口拜”独奏参加1980年全国少数民族文艺汇演,誉满京城。著名黎族乐手黄会基从1984年至1992年先后应邀至新加坡、法国、西班牙、意大利等国家演奏口利咧、哔哒、洞勺等黎族传统器乐,深受好评。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