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踏、匹克等晋江鞋服企业陷入同质化竞争困局

分享到: 更多
2014-09-15 来源:澎湃新闻


  在泉州所辖的“鞋都”晋江,要找到一家和鞋服行业没有太大关系的企业,并不容易。作为泉州最大的经济体,这里集聚了柒牌、劲霸、七匹狼、安踏、匹克、鸿星尔克等众多国内大牌企业。

  在中国鞋都福建晋江一家鞋厂,工人在流水线上生产运动鞋

  晋江嘉利实业有限公司,一家生产儿童玩具车的公司,竟然也制造服装。

  “当年,鞋服是很好的行业,别人做我们也做,不过,金融危机以来,这个行业就开始下滑了,我们也砍掉了很多服装业务。”嘉利实业董事长许海清告诉记者。

  “危机还没有来,但也不远了。目前企业订单已经在减少,现在最怕的就是,政府将来会把鞋服列入产能过剩行业,这将意味着银行要抽贷,资金流要紧张。此外,明年全国将实行新的环保要求,很多企业已经经营很困难,接下来恐怕有更多企业倒闭。”一名泉州鞋服行业的负责人说。

  今年7月,董事长丁辉“携款跑路”,刚在香港上市半年的男士休闲服装生产商——福建诺奇股份有限公司(01353.HK)一夜之间成为一个“黑洞”,泉州鞋服企业的危机被暴露在世人面前。

  相比“危机”,当地官员更喜欢用“寒冬”、“转型”等词,来形容眼下的境况。

  晋江市经济贸易局副局长林永红说,“一个晋江有2000多家制鞋企业,每年的总生产能力超过3600万双,产业链的两端,又有衍生的皮革、鞋材、面料、印染等行业,这些行业占到了晋江工业总量的一半以上。至少从2年前起,这个行业就进入了转型升级的关口。”

  晋江市副市长王茂泉在接受记者书面采访时表示,受国内消费低迷、终端销售不景气影响,再加上产品同质化问题,从2012年下半年起,晋江运动品牌相继陷入“经营寒冬”。

  晋江面临的不仅是服装问题,童车制造现在也陷入危机。

  “我们从1997年就开始做玩具,2000年的时候,全国只有两三家做电动童车的企业。10多年过去,现在这个行业也开始面临同质化的问题,很多厂看你生产了就开始模仿,模仿很快,申请了专利也没啥效果。”许海清说。

  许海清的经历也是泉州老板们的困恼:行业好的时候,一哄而上;行业差的时候,大家都得转型。

  “转型最终解决的就是创新问题。”林永红说。

  “我们正在调整,以后只想做研发、销售,把生产外包出去。”许海清说。

  茂泰(福建)鞋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丁思恩的办法是“科技创新”。

  “对我们这个行业来说,现在赚的就是一点加工钱,大家都在拼价格,并且产品很难有品牌附加值。管理好一点,产品次品率低一点,优势就大一点。”丁思恩说。

  2009年,茂泰鞋材设立了福建省内唯一一家鞋底研发中心。“单单这些实验设备,我们就花了2000万,20个人在做科研。虽然目前还没有大的效果,但是,这个实验室能够减少我们犯错的成本。”丁思恩告诉记者。

  不过,丁思恩也感慨,“创新有很大的风险,真正成功的只是少数。很多专利,转化很难,但是对大企业而言,还是需要做。”

  晋江政府也认识到了问题,正在逐步加大对科技创新方面的引导。

  “去年我们拿到了十几个发明专利,一个奖励4万元,获得了五六十万的补贴。”丁思恩说。

  林永红告诉记者,目前在晋江,像茂泰鞋材这样的大企业自己做创新,而一些中小企业,政府会给他们提供公共服务平台。

  林永红所说的公共服务平台,就是类似洪山文创园、三创园、中小企业科技服务平台、生产力促进中心、纺织鞋服人才培养和技术研发中心这类平台,由政府投入建设。

  王茂泉称,这方面已有一些成果,比如陶瓷业的部分企业应用了瓷砖自动包装线,每条生产线为陶瓷企业减少了20多名操作工。而这个产品就是在公共服务平台上研发成功的。

  除了公共服务平台,晋江对一些新兴行业的支持力度不小。

  福建省纳金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体验式3D展示、工业创意设计公司。该公司运营总监吴石生告诉记者,“我们从镇上搬到晋江国际工业设计园一个多月,书记(晋江市委书记陈荣法)来了4次,市长来了两次,我们的场地都是领导亲自协调的,三年免租金,一年能够省下十多万的费用。”

  “泉州企业的同质化很严重,很多企业没有自己的设计师团队,养一个好的设计师,有的一年得100多万,成本很高。在纳金网上做案例征集,成本降低了,可以选择更多的资源。”吴石生说。

  同质化,对应的解决之道是差异化经营。

  王茂泉说,在市场的倒逼下,从去年开始,一批运动品牌相继启动渠道、产能结构调整工作,通过培育副线品牌、个性产品,实施差异化营销,寻求突围。经过一年多的调整期,晋江运动业态从今年起开始走出低谷,实现恢复性增长。“安踏上半年营收同比(比上年同期)增长28.3%,三六一度、德尔惠、乔丹等企业上半年订单增速也均达到了10%。”

  安踏(中国)有限公司首席行政官丁世忠说,“目前安踏仍有7.91亿元库存量,但库销比开始下降,目前为4:1,处于健康状态。”

  除了差异化营销,丁世忠把最新变化归因于组织变革和科技投入。“上半年,安踏在科研方面的投入为销售成本的4.2%,接近9500万元。”

  丁世忠坦言,安踏的复苏,不代表整个行业的复苏,并非所有企业都能从低谷中走出来,短期内,国内品牌仍将面临同质化严重、竞争激烈的难题。

相关新闻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