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民间工艺市场化路在何方

分享到: 更多
2015-01-07 来源:三晋都市报

        五千年文明看山西,三晋大地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黄河的壮阔,汾河的滋润,太行的巍峨造就了山西五千年的黄河文化。堆锦、刺绣、剪纸、布艺、铜饰品、银饰品、黑陶、刻花瓷、木版年画……这些如繁星般璀璨的民间工艺散布在山西的乡镇,甚至小山村,其中不乏传世精品。然而,这些民间文化的瑰宝却不得不面临着难以占领市场、走进千家万户的窘境。  

        在今天,西方文化已经开始疯狂地占领中国的文化阵地,并将一些生存基础薄弱的文化形式永远地赶出了人类历史的舞台,当我们的青少年趋之若鹜地过着西方的各种节日并沉醉其中的时候,也许该了解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的一句话:“一个民族在文化上没有号召力,是不可能统领世界的。”

     党的十八大以来,提升文化软实力已经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如何才能让山西宝贵的民间文化传承下去,为世界所了解,走入寻常百姓家,更加具有创新力、生命力,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严峻的课题。在岁末年终,记者采访了山西省文联主席团委员、山西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常嗣新及几位民间工艺美术大师,就这个话题听听他们的看法。

     民间艺术要努力焕发新的活力  一位民间艺术家说:“我对未来没什么特别大的期望,只求能保住我们这门手艺。谁有关于这方面的问题来问我,我也会毫不保留,重要的是把它保住。”问题出在,如果这门手艺无法让从事它的人养活自己,这个愿望也就难以实现。

     机绣艺术大师武俊敏说,外部环境是一个因素,比如政府应该更重视民间文化,适当地多一些扶持政策,另外,民间艺术家自身也需要创作更多适合大众消费的东西。让老百姓能消费得起,人见人爱,不能光是自我欣赏。现在有不少好东西因为缺少产业化的能力,没有订单,躺在深闺无人识。另外,因为平台的局限,推广不出去。希望政府能多搞一些活动,搭建平台,帮助民间艺术进入到市场中去。她举例说,去年在省里举办的年货会上,她的机绣作品几天就卖了一万多块钱,而今年,因为要交不少展位费,所以还在考虑要不要参与。另外,产品的品牌价值也需要塑造和提升。现在,因为价格原因,一些民间艺术家已经很少自己创作了,在展会上,会自己动手做作品来招徕人气,但卖的商品大部分都是进的货,这样才能保证利润。要不,辛辛苦苦做上一天,卖不了多少钱,没有积极性。

     民间工艺的创新也需要重视,比如,我省著名的剪纸艺术家郭梅花,因为遇到了冯骥才先生,得到了他的指点,作品一下子就走出了山西,在全国叫响,并且在世界上也有了一定的影响力。冯骥才为她设计的红黑风格的剪纸具有很高的辨识度,而且发展出了靠垫等很多的艺术衍生品,这样就具备了产业化的前提。而大多数的民间艺术家因为文化底蕴不足,又得不到这样的包装和助力,依旧是默默无闻。

 三个不足阻碍民间工艺品市场化

     说起民间工艺品市场化的问题,山西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常嗣新认为,目前阻碍市场化的问题主要有三点:一是创新不足。各大景点从事旅游纪念品、民间工艺品销售的有上万家,黄河娃、布艺、铜饰、银饰品等等,但是,存在产品市场不对路的问题。很多是从外地进的东西,面貌都一样,质量也是良莠不齐。如何创新本省的民间工艺品,这是需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二是后劲不足。民间工艺家有热情、有水平,但国家税收等扶持政策跟不上,得不到贷款,长期处在作坊式的生产水平上,没钱发展不起来。形不成市场冲击力、竞争力,因此产品虽好打不进市场。三是认识不足。民间工艺品虽然市场需求极为广阔,但是大家认识不够,没有意识到一个好的产品可能带动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往往是把它作为装饰品在比赛中点缀 一下门面。

      如何让好的产品为更多人了解,让它真正的价值发挥出来。这是需要解决的问题。比如,我省的黑陶、刻花瓷这么好,能不能让本省的酒企不要到外面去订包装,就用我们自己的工艺品来包装?这需要一个好的嫁接平台。

    “我省如果成立一个民间传统文化发展基金会,对走好产业化之路肯定有好处。”一位民间工艺美术大师说。这样,可以吸收社会闲散的文化投资,使一些机构和个人想支持传统文化发展又顾虑政策风险、操作失误等问题有了可靠的投资平台,又能缓解传统文化发展所面临的资金困难。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国家级贫困县熟练手工艺人平均年收入是当地人均收入的26-55倍,这说明民族手工业市场化是实现传统文化保护,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最有效途径。然而,不打通市场环节,民间工艺品只能生存在围城里,但可持续发展必须有规范的市场准入体系作保障。否则,一个鱼龙混杂的市场足以使民族手工业现有的生存环境也不复存在。

     留住民族记忆的背影,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才有其生生不息、长远发展的可能和潜能。关注民间工艺在市场化中的问题并解决它,对我省经济发展有不可忽视的意义。

相关新闻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