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纱设备如何抓住客户“心”

分享到: 更多
2015-08-03 来源: 中国缝制设备网

     纺纱机械是纺织设备中的一大类,包含机型众多,在整个纺机产业中占有很大的比重。近年来,纺纱机械不论单机还是成套设备都在围绕高效、高质、节能、可靠、简便和适纺性等方面来研究开发。虽说纺织品市场持续遇冷,但是在下行的市场行情中并非没有闪光点。在本届展会上,纺纱设备企业带来新产品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革新与改变。

  连续化设备依旧是重点

  纺纱工艺流程复杂多变,传统的环锭纺工艺包括清、梳、并、粗、细等多道工序,如何更有效地缩短纺纱流程一直是业内研究的课题。要节省人工,提高生产效率,连续化成为必然要求。目前,我国清梳联的应用比例已经比较高,粗细联、粗细络联也在不断发展中。本届展会上,天津宏大首次推出JWF1458外置式自动落纱粗纱机,从设计初始就总结了同类产品的不足,充分考虑到用户的实际需求,不仅可作为智能粗纱机单独使用,又可与粗细联输送系统配套,实现了纺纱连续化。就在7月15日,天津宏大与天虹集团签订了新疆项目首期订货与安装合同订单,天虹集团新疆300万锭棉纺项目的首期3个车间、45万锭项目全部采用天津宏大的全自动落纱粗纱机及粗细联输送系统。天津宏大将在明年初完成45万锭(110台全自动粗纱机及粗细联输送系统)粗细联系统的交货及安装任务,这是粗细联系统单笔最大订单。
     此外,常州同和在本届展会上重点推出了最新研发的TH598J新型集聚纺自动落纱细纱机,最高锭速可达2500转/分钟,拔插管率≥99.5%,留头率达98%以上。采用节能电机、节能锭子,可实现粗细络联按照设定流程完成准确输送,实现粗细纱工序间的自动输送和信息化管理。

  在纺纱连续化方面,清梳联、粗细联甚至粗细络联在行业内都已有应用,但是把梳棉和并条联合起来即“梳并联”却至今未能实现。不过,特吕茨勒在本届展会上推出的梳棉机TC10,似乎让这个设想有了很大突破。据特吕茨勒总经理施博安介绍,TC10工作幅宽为1米,产能高达180千克/小时;梳理弧长达2.83米,是目前业内梳理弧长最长的梳理机,保证了最佳的梳理品质;机身更短,占地面积更小,有效减少固定资产投资;可与一体式牵伸装置IDF2完美配合,是气流纺纱的最佳选择。这样一来,在纺气流纺纱时,头道并条和二道并条就可以省略,且气流纺高支纱的质量比原来传统的还要好。但他同时也表示,在与环锭纺的联接上,梳并联还在研试阶段。

  个性化定制满足用户需求

  为了更好地适用客户个性化的市场需求,根据客户的实际情况“量体裁衣”,很多企业推出了相应地私人定制服务。近日,赛特环球机械(青岛)有限公司根据山东鲁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的需求,为其“私人定制”10万锭粗细联系统成功签约。根据鲁泰公司的要求,赛特环球公司将细纱机纱架全部取消,粗细联轨道直接连入细纱机车档,在细纱机不停车的前提下实现单列整排换纱,提高了细纱机运行效率和产量,细纱机挡车工换纱时只需要接头而无需再交换粗纱,劳动强度大大降低。同时结合鲁泰公司精益化生产管理,备用粗纱只存储0.5天的产量,使粗细联纱方案设计更经济、更优化。

  值得一提的是,为鲁泰公司“私人定制”这套系统的立体化成为一大亮点。该系统成功打破传统粗细联在一个车间平面输送的常规,实现了1楼、2楼、3楼三位一体的立体化、自动化、智能化输送,楼层间输送只需要留宽300毫米×800毫米的空间即可,同时具有专利技术的防火隔断门设计,成功解决了消防安全验收问题,解决了楼层间粗纱输送的问题,开启了立体化厂房粗纱输送的新模式。

  信息化系统助客户轻松管理

  虽然棉纺行业信息化管理还处于起步阶段,但生产效率的提高却非常明显,本届展会不少厂家推出的信息化管理系统成为一大看点。经纬软信科技无锡有限公司展示的经纬e系统以生产为主线,涵盖车间人员、设备、能源、质量、环境、订单、排产等各个部分,实现了各环节信息共享。据经纬软信科技无锡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兰生介绍,经纬e系统可统计生产各环节(工序)产能,能够精确预测各工序的输入与产出,能够实现各工序间物料减半,甚至能使有些企业接近零库存,从而节约了资金占用,同时也对生产质量控制起到积极作用。此外,e系统对落纱时间的预测能有效地安排落纱顺序,减少机器因等待落纱而造成的无故障停台时间,将落纱效率提高30%~40%。

  此外,还有立达的蛛网监控系统。该系统可以联接立达公司的清梳联、精梳机、并条机、粗纱机、细纱机等设备,实时采集生产数据,实现所有工序任意数量设备的联网,形成纺纱工艺流程的监控系统。据立达(中国)纺织仪器有限公司中国区产品副总裁朱建青介绍,蛛网系统可提高产量、优化配棉,并可提供各种分析数据,让你一点鼠标就能轻松知道每天24小时工厂的运行情况。

  按照目前物联网的发展趋势,预计2020年会有数十亿台设备连通在一起,物联网正是联接虚拟和智能制造之间的一座桥梁。由此,未来的工业生产、管理、经营过程中,将通过信息基础设施,实现信息的采集、传输、处理以及信息的综合利用等。但目前来看,物联网、ERP等信息技术在企业全流程和产业链管理中应用水平还比较低。我国仍有90%以上的纺纱设备尚未安装生产、能源、质量等在线监控系统,纺织信息化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我国棉纺设备已从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国产化进入再创新、自主开发创新的新阶段。棉纺成套设备向前纺大卷装、缩短工艺流程,纺纱少机台、多锭化、一机多用,以及自动化、连续化生产方向发展;在技术上向机电一体化、数字化、智能化、信息化以及在线监控、信息采集分析的现代化先进技术等方向发展;在纺纱设备上,除环锭纺外的其他纺纱机型如涡流纺等也发展迅速,克服了环锭纺的缺陷。尽管如此,企业之间的竞争也越发激烈,只有不断地去提升自己的产品、技术、服务,继续精耕市场,满足客户需求,才能牢牢抓住客户的“心”。


 

相关新闻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