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电子商务像"带刺玫瑰" 返乡农民工成为主力军

分享到: 更多
2015-12-02 来源:中国青年报

11月11日1时48分,“农村淘宝”第一单进村的订单送达重庆市奉节县草堂镇竹坪村。一款TCL液晶电视从当地村民牟军兵付款确认订单到货品送进村,整个流程不足两小时。

 
今年,农村电商首次加入这场“买买买”狂欢,农村淘宝在全国的8000多村点的农民参与了“双11‘剁手’大赛”, 新晋“剁手族”牟军兵高兴地说,“我等到半夜,终于下单抢到了这台电视。”
 
在奉节,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脉占总面积的80%,是典型的贫困山区县。二三十年前,第一波打工浪潮席卷奉节,让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过去的“三世同堂”变成了老年和少年留守的“哑铃型家庭”,过去的“自己种自己的田地”已演变成土地大量流转后的适度集约经营,散落在山地居住变成大多在山谷里聚居。
 
如今,互联网之风吹进了重重山峦。越来越多的电商巨头和当地政府开始发力布局。奉节便是其中之一。
 
引人关注的是,投身这片蓝海的主力军,是返乡农民工。他们曾怀揣致富梦想外出,如今,他们试图将电子商务移植到家乡。
 
“在奉节,农村淘宝合伙人主要从返乡务工人员和大学生中选拔。”奉节县电子商务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向成刚说,“他们对互联网有浓厚的兴趣,能够帮助村民购买价廉物美的商品,解决农民‘买贵卖难’的传统难题,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两个月营业额接近200万元
 
37岁的返乡农民工蔡茂林是奉节县草堂镇竹坪村农村淘宝店的合伙人,就是他的网店幸运地夺得农村淘宝“双11”第一季里的“到货第一单”。
 
17岁时,蔡外出务工,在广东揭阳的一家生产电线的公司做工。
 
“为了省钱,打工后很少回家,曾经4年才回家一次,孩子都不认得我。”远离亲人的苦恼让他选择返回家乡,投入全部身家创业,种植党参等药材,却宣告失败。
 
草堂镇副镇长黄冲介绍,去年8月31日,一场至今让奉节人谈之色变的特大暴雨洪灾将蔡茂林的房屋全部冲毁,蔡成为建卡贫困户。
 
“创业才有生路。”蔡茂林东拼西凑,成立奉节霆和农业有限公司,在龙华山的蔡家坪种植李树、猕猴桃以及果苗,面积由200多亩到600多亩。
 
9月15日,奉节县成为阿里巴巴农村淘宝项目在重庆市第一个开业的县域服务中心,蔡茂林成为首批合伙人。
 
蔡茂林说,一旦成为农村淘宝合伙人,阿里巴巴集团将提供1万元无息贷款作为起步资金,并提供电脑、大屏幕等设施设备,政府则会承担前3年农村淘宝服务站房租费用。
 
农村淘宝与城市里的淘宝网店不尽相同,他们并非严格意义上的“卖家”,更像是“卖家”和农村“买家”之间的中介,他们替农民完成挑选并下单,依靠其他淘宝店或厂商提供的返点获取利润。
 
“这里99%的人都不会使用电脑或手机进行网购。”蔡茂林说,为了让农民有直观的感受,由自己在电脑上操作,投射到大屏幕上以后,农民根据屏幕上的图案比价后选择,“此外,我还在网店摆放了很多样品,毕竟很多农民相信眼见为实。”
 
农民指着大屏幕选定商品后,蔡替其下单,大约有75%的农民会选择货到付款。“对我来说,这并没有风险,本身就有7天的反悔期,即使反悔不买,也仅仅涉及一点运费。”蔡茂林说,“更何况,真正退货的很少。”
 
在这里,性价比并非唯一王道,蔡茂林的人脉关系成为发展电子商务非常重要的因素,“要让农民完全接受电商还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还得靠实惠、靠样品、靠人脉、靠信任。”
 
他还曾将业务拓展到巫溪县上璜、万州区分水等地,“让大家对同样的商品进行价格比较”,最终他赢得不少订单。
 
开业两个月不到,他的淘宝店营业额已经接近200万元,主要卖日用品、化肥、家电和农资农具,还成功卖出了6辆三轮车和5辆面包车。
 
奉节的农村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为7513元,为全国平均水平的71%。在这片贫瘠的乡村,他创下了一连串纪录:曾在一个村一天下单21部电视机,另一天卖了20多万元的化肥, 10月17日则下单76单、销售总额1.7万元。
 
物流曾被认为是农村电商最大的拦路虎,但奉节已经完成布局,物流队伍会去往每一个淘宝网点。
 
农村电子商务更像是“带刺的玫瑰”
 
蔡茂林并非奉节唯一投身电子商务领域的返乡农民工。奉节县就业服务管理局局长钱忠明透露,据不完全统计,在首批59名合伙人中,至少有17人有在重庆市外打工的经历,另有不少人曾在重庆的其他区县打工。
 
朱衣镇蓼叶村的潘金珍,辞去每月收入五六千元的工作,回家做淘宝。“一方面是因为有乐趣,更重要的是能照顾家庭。”她说,“我不想为了挣钱,让孩子总是看不见妈妈。”
 
有一天,二组一名村民找到她,说有人向自己推销一种机器,可以随时测量血压。“我有高血压,正发愁测个血压就得去医院,对方报价700多元,我一高兴就买了,你帮我在电脑上看看上当了没?”
 
潘金珍一查,发现该品牌同型号的产品在网店售价不到100元,对方赶紧去退了货。“你们这个淘宝店还真是实惠一些!我差点被坑了。”
 
不难想象,这样的事件会让网店多出多少“粉丝”来。
 
平安乡文昌村是非常贫困的山村,玉米是当地的主要农产品。祖祖辈辈都将玉米棒晾晒干后,用手将玉米粒从玉米棒上搓下来,这往往会占据一个家庭大半个冬天的时间。
 
24岁的当地淘宝店合伙人高小英在网上查询玉米脱粒的方法时,知道了玉米脱粒机,自己买了一台,乡亲们看到后喜出望外,一天就买了16台。两个月来,她的销售额已有20万元左右,“尤其是农资农具的销售比较好。”
 
高小英曾在浙江、内蒙古等地打工5年多,她对农村电商“怀有很大期望”。为了顺应当地人的购买习惯,她有时也会将洗衣粉等生活用品囤在自己的网店,当地农民既能看见实物,又能享受低价,“很多老人都能接受网络购物了。”
 
在硬币的另一面,农村的电子商务更像是一支“带刺的玫瑰”。除了物流、售后等方面显而易见的挑战,更关键的是农民对电商的接受度,要打破“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传统,在一部分农民看来,仍然是一场冒险。
 
为了让农户接受电子商务,合伙人各显神通。
 
白帝镇庙垭村合伙人余建平为让村民能随时找到自己购物,买了帐篷,住在村淘服务点,以店为家,24小时服务。
 
康坪乡小湾村合伙人马前发热爱跳舞,利用晚上闲暇时间把村里的留守儿童聚在一起,教孩子们跳舞,成为村里孩子的知心姐姐,也赢得了村民的广泛信任和认同。
 
“奉节100%的人都知道有电子购物这件事,但目前只有大约30%开始网购的尝试,越是偏远贫困的地方,网购的比例越低。”奉节电商办工作人员文明说,“但总体上,网络购物的农民越来越多。9月15日,农村淘宝项目在奉节上线开业的第一天,全县的网上销售额就接近1800万元。”
 
返乡农民工已成创业的重要方阵
 
“全球好货来村口、便宜实惠啥都有。”这是奉节网商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但这并不是他们全部的诉求。
 
返乡农民工都知道,食品安全是城里人最大的关切,城里人希望吃到有特色的绿色产品。因此,在做农村电商时,他们不仅致力于“把便宜货买进来”,还注重“把绿色食品卖出去”。
 
奉节县龙桥乡阳坝镇合伙人李先奎利用自己的淘宝店,帮助村民卖腊肉、咸菜等土特产品。
 
奉节县兴隆镇友谊村村民唐成林将自家的几百个土鸡蛋交给村里一家电商企业挂网销售,5天时间就销售一空,600元现金揣进荷包,让他喜出望外。
 
“山里二娃子农特产”网店,在最近的一个月里,便成功销售736件腊肉。
 
而在奉节之外的地区,同样有很多返乡农民工利用互联网,试图在特色农产品的销售方面拓展出一片天地。
 
武隆县的周德波,14岁救火时重二度烧伤,从此致残。外出务工多年后,返乡创业,生过豆芽、卖过盒饭,靠承包项目掘得第一桶金,先后投入2000多万元,创办酒店、农庄、影视中心和培训基地,曾荣获“全国就业创业优秀个人”称号。
 
前年,他开始投身网络,创办重庆市万事通科技有限公司。建起自己的微信公众号“武隆微商城”,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他甚至设想向外销售未被污染的土壤,让城里人种植盆栽蔬菜。
 
奉节县电子商务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向成刚认为,在农村推广电子商务,是一个重大利好。“城里人抱怨食品安全,农民抱怨绿色农产品销售不畅,症结在于信息不对称,而网络则为破解这种局面提供了便捷而廉价的解决方案。”
 
此前,农村往往是假冒伪劣产品的重灾区,因为缺乏充分竞争,农民没得选,买“康师傅”却可能买成了“康帅傅”。“网店至少为农村提供了新的选择。”
 
向成刚认为,更长远地看,伴随着农村电商的推进,物流布局逐步完善,打通了“最后一公里”的难题,将更深刻地改变农村面貌,“网上销售有望破解农产品的销售问题,因此,产业化、规模化的种养殖就成了可能。”
 
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劳务处处长张德祥从事农民工工作已有10多年,对重庆农民工工作如数家珍。
 
“回眸‘十二五’,农民工行业的一个重要动向就是他们已经开始批量创业,返乡农民工已经成为创业的一支重要力量。”他说,到2015年9月底,重庆市农民工返乡创业人数达48.4万人,创办经济实体37.2万户,吸纳城乡劳动力就业170.3万人。
 
“农民工返乡创业为家乡发展带来了蓬勃生机,创业形成的集聚效应优化了当地原有的产业结构,配套和相关产业均得到了协同发展。” 张德祥说,从面上看,农民工返乡创业实现了三个增长:
 
一是返乡创业人数快速增长。截至2015年9月底,全市返乡创业农民工比2010年底增长了17.9万人,提高了58.7个百分点。
 
二是返乡创业户数持续增长。截至2015年9月底,全市返乡创业户数比2010年底增长了10.3万户,提高了38.3个百分点。
 
三是创业成活时间增长。抽样调查统计,2015年全市返乡创业企业经营时间3年以上的9.7万户,其中5年以上的1.2万户,分别占总户数的26.1%、3.2%。比2008年底分别增长5个和0.4个百分点。
 
“我注意到,电子商务正在成为返乡农民工创业的一个重要领域。” 张德祥说,返乡农民工曾在城市和乡村都生活多年的经历,让他们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他们既上得了网,又接得了地,能根据乡亲们的喜好和习惯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他们或许是最适合做农村电商‘先驱’的群体之一。”

相关新闻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