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强的本土体育用品商与耐克的距离有多远?

分享到: 更多
2016-09-05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日前,安踏公布了2016年上半年业绩报告,安踏的营业收入达人民币61.4亿元,同比增长20.2%。这是安踏连续第三年营收增长超过20%。

奥运赞助营销成功
除了收入上升,安踏其它数据指标也不错。截至2016年6月30日,这家公司的股东应占溢利人民币11.3亿,同比增长17%。同时,毛利率亦创新高至47.9%,达29.4亿元。
第一财经记者注意到,安踏成为“领头羊”已有一段时间。回顾过去,2010年,曾一度排名本土体育用品企业第一的李宁营收创下了94.79亿元新高。正当人们认为,下一步,李宁将成为第一个百亿本土体育用品公司之时,国内体育用品行业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库存危机。此后两年,国内的体育用品公司几乎都遇到了不同程度的走弱,2012年李宁出现了上市八年来首次亏损,接近20亿元。同一年,“低调”的安踏在业绩上以不到10亿元的优势赶超李宁,坐上了行业龙头的宝座。
2015年让安踏这家公司达到了国内体育用品行业的最高点——数据显示,安踏营收达到111.26亿元,同比增长24.7%;经营溢利为26.97亿元,同比增33.6%。而李宁公司同期年度营收为70.89亿元。这也让安踏成为国内相关行业里首个营收破百亿的公司。
按照安踏官方的说法,与奥委会的合作至关重要。大型赛事的冠名和赞助让安踏的知名度迅速打开。
“奥运营销的意义在于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这是长远的好处。从2009年安踏和中国奥委会合作至今已经七年,安踏的销售额从40几亿,到现在100多个亿,印证了过去的投入是非常有效的。”丁世忠如是说。
而定位明确同样也是安踏的维持增长的原因之一。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不同于李宁曾经转型高端(后失败),安踏一直定位在大众消费领域,从来“不折腾”,其同名品牌定位18岁-25岁的年轻人,价格则是主打性价比,维持在中低范围。

集体发力有潜力
截至目前,除了匹克之外, 目前国内上市的几家体育用品公司均公布了2016年度半年报告业绩。
记者梳理数据发现,不止安踏,实际上,绝大多数的同行公司的业绩都有不同程度的上升: 其中最为瞩目的是李宁公司。在创始人李宁“复出”一年之后,李宁公司结束连续3年的亏损局面,回到重新盈利的发展轨道上。就在8月11日,李宁公布了集团2016年中期业绩,截至2016年6月30日止,公司上半年的收入达人民币35.96亿元,较2015年同期上升13%。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为人民币1.13亿元,较去年同期亏蚀人民币2900万元显著改善。
而另一家与安踏同为晋江系的361°在五天后发布半业绩公告也甚为喜人,这家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额25.55亿元,同比增长15.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73亿元,同比增长1.3%。而另外的两家特步与中国动向(主要经营KAPPA),前者上半年的营收为25.35亿元,同比增长6%;后者的营收为6.5亿元,同比增长8.9%。
361°方面称,公司业绩增长也反映中国运动服饰行业步入稳健增长阶段。
中国消费者健康、运动意识上升以及全民体育热潮的到来或是拉动这些体育用品公司销量上升的原因。对于本土相关企业来说,无疑是利好的。但即使如此,丁世忠仍然说,即使是作为“老大”的安踏,如今与耐克、阿迪达斯正面交锋还是几无胜算。后两者分别占据了市场份额第一、第二的位置。
2015年,阿迪达斯在大中华区的总营收超过 20 亿欧元,是 2010 年时的两倍。同年,耐克品牌在中国的收入达到 30.67 亿美元,同比增长 18%。
但也有希望。彭博社此前有撰文称,虽然耐克目前的市值是五大国产上市运动品牌总和的 10 倍多,但后者具备巨大的成长空间。因此,耐克和阿迪达斯应该提高警惕。

按照丁世忠经验的分析,未来细分市场会一个好机会。他注意到近年来在海外市场,像Under Armour、LULU LEMON等专业运动品牌的迅速崛起,它们聚焦于细分市场,2014年,Under Armour超越Adidas成为全美第二大运动销售品牌。换而言之,安踏认为未来的机会在于公司要做成一个多品牌的集团,旗下有不同的品牌定位,彼此拉开差距。这一决策源于其运营FILA的成功经验。2009年,安踏从百丽国际手中购入FILA品牌,并使其“起死回生”。
截至2016年6月30日,FILA店(包括FILA KIDS 独立店)共有687家。虽然没有单独的营业数据,但在今年早前,安踏总裁郑捷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FILA品牌和电商业务的增长速度非常快。”

相关新闻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