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储粮油脂:实现油厂和客户双赢
中储粮油脂有限公司是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设立的全资子公司,总资产规模达700亿元人民币,年营业总收入超过420亿元人民币。中储油通过套期保值、基差定价等利用期市开展保值经营,从分析研判、采购套保、基差定价到产品销售,创新期现结合新模式,实现了稳定盈利。
推行基差合同销售模式
近几年来,基差定价、库存管理、压榨利润避险等在产业内得到普遍运用。在储备油脂油料的轮入轮出、进口、点价、加工、销售等产业链条上,中储油利用套期保值、基差定价、虚拟库存、交割等手段对冲经营风险,实现预期利润。
从公司运用期货理念看,主要是通过期货市场套期保值、基差定价和参与交割,作为常用操作手段。套期保值是利用期货市场规避风险的主要手段,因为进口大豆压榨受行业限制,必须按计划提前很长一段时间从国外采购大豆。特别是中储油还承担着国家储备油脂油料轮出轮入的管理工作,原料更是需要提前准备,而这部分提前采购尚未压榨加工销售的原料,在采购完成之后,就面临着市场价格下跌的风险。
中储油在经营的各个环节充分利用期货套期保值进行风险对冲。比如较为普遍的原料大豆采购,购买升贴水后,在CBOT完成点价的同时,在大商所盘面上卖出数量相对应的豆粕和豆油头寸,在期货和现货市场上建立盈亏充抵和锁定机制,达到锁定生产成本、锁定预期利润的目的。
基差定价方面。对于做套期保值的压榨企业而言,在豆油、豆粕现货销售完成后,需将期货上持有的相对应空头头寸做买平操作,实际上现货一口价的确定也是在参考期货涨跌之后做出的决策。
为了丰富销售模式,给下游客户更多选择空间和机会,中储油逐渐开始推行基差合同的销售模式。基差销售合同仅约定提货月份、基差水平和点价期限,客户可以在规定的点价期限之前,参考期货市场交易价格,选中自己想要的价位进行委托点价。中储油确认委托点价成交后,合同最终的现货交易价格为期货的点价价格加双方约定的基差。
例如,2015年12月8日压榨工厂以M1605+100的基差销售2016年4月提货的豆粕合同1000吨,合同约定4月25日之前点价,合同签订后,3月18日,客户认为M1605能够跌至2290,但是继续下跌的空间很小,便向工厂发出委托,对M1605进行点价,委托价格是2290,委托数量1000吨,公司以对应价格在期货对M1605上买平挂单100手;当日盘中最低价格为2288,低于委托价格,确定该委托点价成交,最终客户签订的该份豆粕合同交易价格就是2290+100=2390元/吨。加上公司在5月28日该批货物刚购买装船时便在期货市场以2584元/吨的价格卖出套保,由于期货市场盈利294元/吨,所以对于公司来说,该批货物实际收入为2684元/吨。
利用基差定价锁定利润
利用期货可以把握大豆采购与套期保值节奏,并利用基差定价锁定利润。2015年5月,南美大豆产区相继丰收,全球供需从紧张走向宽松,国际大豆行情走弱,CBOT美豆指数从2014年4月全年高点的1423美分,下跌到921美分,跌幅达到35%。当时,根据中储油对市场供需平衡的分析研判,2015/16年度美豆期末库存预计为3.94亿蒲式耳,低于USDA供需报告预估的5亿蒲式耳。更重要的是,国内外期货盘面给出了相对较好的进口套保利润空间,远月船期的巴西新作对盘面套保利润达到25美元/吨以上的水平。
2015年5月29日,中储油以CNF155美分/蒲式耳的升水价格,采购了1船2016年2-3月船期巴西大豆(6.3万吨),该船大豆将供油脂公司下属的唐山基地压榨使用。当天,中储油在CBOT盘面完成点价463手,均价916.63美分/蒲式耳,同时应根据船期在大商所盘面M1605和Y1605合约做卖空套期保值。但因为当时Y1605合约刚开始上市交易,尚不活跃,整体交易量不大,全部在该合约建仓将加剧市场波动。因此,中储油在选择卖出套保交易时,将一部分头寸放在Y1601合约上。另外大商所夜盘交易时间段的开通,也使得中储油有了更多的时间选择和灵活性,便于以更优的价格进行套保。5月29日,在盘面卖出M1605空单2982手,均价2572.73元/吨;卖出Y1601空单721手,均价5906.29元/吨;5月29日夜盘时间完成剩余部分卖空套期保值,其中卖出M1605空单1963手,均价2565.1元/吨;卖出Y1601空单476手,均价5973.01元/吨,基本实现全部套保。
利用期货,可以实现豆粕基差销售,灵活辅助现货经营。豆粕出库正常与否是直接关系压榨企业能否连续开机的重要条件,很多工厂都出现过因为豆粕胀库而被迫停机的情况,也会对正常的经营压榨计划带来负面影响,给企业带来损失。根据中储油近年来的销售策略,条件允许情况下,会提前完成当月计划量60%左右的豆粕基差合同预售,以提前锁定利润、保证开机率。
相关新闻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