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照明领导者康铭盛,勇立行业革新潮头

分享到: 更多
2017-07-12 来源:中国财经观察网

 截至目前,国内以移动照明为主营业务的上市公司2016年度报告已经公布。从总营收来看,康铭盛位居移动照明上市公司榜首,2016年总营业收入超过10.1亿元,同比2015年增长幅度达到11.49%,是三家业绩过亿元移动照明上市公司中,总营收增长最快的企业。

  高业绩闪耀资本市场

  康铭盛成立于2004年,是一家从事LED移动照明应用产品研发、生产、销售的企业,其产品热销海内外,被广泛应用于消防、救灾、户外运动、家庭及商场应急备用等场景,是中国照明领域的领导企业之一。

  2015年,康铭盛在新三板挂牌上市,宣告这家传统民营企业全面进入资本市场。2016年,康铭盛总营收更是高居照明上市公司的榜首。康铭盛在资本市场的活跃表现,在吸引了业内人士注目的同时,也让人们注意到了移动照明这一细分领域。

  借助资本之力,康铭盛完成开拓商超市场、礼品市场、网络市场,完成商超系统打造。随着能力和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康铭盛迎来了不俗的发展成绩,2015年营业收入达到约9.1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8.10%;净利润1.1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26.75%。

  2016年,康铭盛入选“广东省制造业100强”之一。同年,康铭盛加大了海外扩张力度,主要系今年加速了在海外市场的扩张,东南亚、非洲、中东等地区的市场规模稳中有升,企业实力进一步提升。2016年康铭盛的销售额达到15.8亿元。

  2017年上半年度,对LED移动照明市场领导者康铭盛而言,是稳步发展、持续发力的几个月。以广交会为窗口,康铭盛凭借强大的品牌实力,以及一系列主打“智能”“节能环保”的照明产品,赢得海内外消费者的青睐。2017年4月20日,康铭盛被深圳知名品牌评价委员会认定为“全球移动应急照明领航企业”。

  专注移动照明领域十余年,康铭盛发展成移动照明领域龙头企业。从市场到官方,康铭盛作为移动照明领导者的地位被不断肯定。

  好产品满足多元需求

  在特种照明、移动应急照明领域,康铭盛有整体规模优势和溢价能力。未来,康铭盛将会保持产品的持续创新,在技术、管理上持续创新,在市场上更加合理的细分,使康铭品牌更加有效益,有影响力。

  2017年,康铭盛完成了产品品类的全面升级,以更加优化的生产工艺和精良的产品品质呈现给新老客户,从产品的外观、功能、设计各方面创新改进,满足消费者更多元化的需求。

  以特种照明为例,为适应井下施工作业,康铭盛推出 的KM—28xx型头灯,照明时长可达28小时,且强弱光可任意调节,射程500米保证远距离作业的需要。同时,灯头0~100度角可调节,设计更人性化。

 

  而康铭盛旗下的LED智能台灯,可以有效弥补教室、家庭环境照明的不足。智能台灯能根据周边光线的变化,调节照度、色温和显色,使其能时刻保持最理想的照明状态,有效保护学生的视力。

  康铭盛工业设计总监瞿上说道,2017年康铭产品会从互联网+、科技叠加、新技术突破等方面去进行全面变革,产品功能向智能化、人性化转变,产品设计会更加与自然融合贴近,这将是康铭盛产品的变革发展趋势。

  多渠道热销全球各地

  康铭盛专注于LED移动照明领域13年,拥有自主研发、生产、销售的深厚能力,与全球各地的客户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目前,康铭盛在全国拥有50多家总代理、2000多家地级、县级的二级代理商,覆盖50多万家终端店铺;入驻了5000家A类商超,20000多家B、C类中小型商超;在各网络销售平台上开设500多家终端店铺;并给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公司提供礼品定制业务。

  据悉,康铭盛2017年加大了海外扩张力度,加速了在海外市场的扩张,东南亚、非洲、中东等地区的市场规模稳中有升;自品牌高端转型以来,开始扩张欧洲市场,部分产品热销俄罗斯、波兰、乌克兰等欧洲国家。康铭盛未来将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布局全球战略规划,目标直指“特种照明领域、移动照明行业全球领先者”。

  康铭盛董事长李迪初认为,不管国内外市场,品质都是工厂的生命。但真正的竞争,国内市场比国外市场更大。实际上,国内市场是一个面对面的厮杀。当国外市场增长较快时,康铭盛会希望刺激国内市场,因为国外市场业务中包含OEM与ODM比较多,而国内市场是自己的品牌、渠道,最能够反映自己的运作状况。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康铭盛用十余年时间稳步前行,成长为中国移动照明领域的领先者。未来,康铭盛将积极深耕国内、开拓海外市场,希望在特种照明领域、移动照明行业成为全球领先者。

  LED 照明建立稳定的技术以及市场机制后,移动照明这一分支领域的市场将会不断地规范,其市场潜力依然巨大,未来几年将会有一个很好的发展机遇。康铭盛计划持续把控品质,开拓国内外市场渠道,加大智能化产品开发投入,把握移动照明行业这一轮利好机遇。

相关新闻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