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家企业争食200亿市场背后:马拉松的变现时代要来了

分享到: 更多
2017-12-04 来源: 亿欧网

你在跑着马拉松,马拉松运营公司在后面笑眯眯地数钱。难怪,最近全国各地各种马拉松赛事不断。

别看只是一场长跑活动,背后却有着长长的产业链,随着该项运动的不断发展,处在链条中的优质公司都有得赚。

据相关数据,今年全国预计有500万人次参与马拉松,将带动各类消费超过200亿元。

运营马拉松赛事到底有多赚钱呢?港股上市公司智美体育集团(下称“智美体育”)就专门吃马拉松这碗饭。占据中国这个巨大的市场,智美体育也成为全球最大的马拉松赛事运营公司。

在诱人的市场面前,全国有超过200家公司都在盯着马拉松这块大蛋糕。赛事数量多、同质化严重、缺重大IP是整个行业面临的共同问题。

跑出来的全球最大公司
智美体育是国内最早涉足马拉松运营的公司之一,得益于国内马拉松运动的高速发展,在运营场次上,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公司。

智美体育也承认,由于国内马拉松赛事起步较晚,在赛事运营综合能力上,还远不如欧美、日本等国。

统计数据显示,去年全国注册的马拉松相关赛事就高达328场,平均每天都有一场马拉松在全国开赛,参加比赛的总人数也超过了280万人。

2011年,中国全年的马拉松赛事才20多场。

国内的马拉松赛事也是五花八门,有以各个城市命名的,比如在国内影响较大的“北马”,也有季节性的“油菜花跑”,还有分性别的“女子马拉松”等等。

总体来说,中国的马拉松赛事暂未出现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超级IP。

据业内人士预测,中国的马拉松市场规模仍会不断增长,预计今后几年,每年全国举办的赛事会达到500场以上,并最终规模达到上千场。

2017年底,中国马拉松赛事参与人数预计超过500万人次,带动各类消费超过200亿元。

去年,智美体育举办近20场大型马拉松赛事。今年上半年运营了6场,包括上海崇明国际马拉松、遵义国际半程马拉松、延安国际半程马拉松、吉林国际马拉松、长春国际马拉松、滨海国际马拉松等。

在中报中,公司预计下半年运营12场赛事。

马拉松的吸金能力
马拉松涉及人数众多,各城市的参与深度也决定了赛事的组织成败。

好在,随着这项运动的兴起,各个城市也逐渐意识到,马拉松群众参与度较高,对提高城市的知名度、城市凝聚力以及检验各地的管理水平,均大有裨益。

于马拉松运营公司而言,运营该项赛事的收益则是他们看重的。

今年上半年,智美体育为了集中于马拉松业务,停止了群体性体育、电视节目制作业务,并出售了旗下NBL赛事运营业务。

从财务数据上看,部分业务的终止,对智美体育的整体营收和利润造成了一定影响。

今年上半年,公司持续经营业务收入8800万元,同比减少61%,持续经营业务录得期间利润1084万元。公司已停止业务所得期间利润录得6930万,今年上半年,公司期间利润超过8000万元,同比增长19.4%。公司的整体毛利由去年上半年的52.5%增长至今年上半年的58.5%。

那么,运营马拉松赛事是怎样盈利的呢?

斑马消费在智美体育的中报中发现,该公司上年半8800万的营业收入中,赛事赞助收入超过5100万,赛事举办收入1665万,赛事广播权销售1700万,个体消费330万。

大企业和大品牌向来都是大型马拉松赛事的金主,今年上半年智美体育就与一汽大众、万科、太平洋财险等多家公司达成了战略合作。

智美体育董事局主席任文曾表示,目前赛事收入已逐渐摆脱主要靠赞助费的模式,多元化的趋势已初步显现,报名费等个体消费的增长明显。

跑马圈地占领高地
面对中国巨大的马拉松市场,任何一家运营企业都不敢说自己占有绝对优势,毕竟,每一家的规模都还不大。

可以预见,在未来几年,各家企业会继续跑马圈地,以确立在行业中的主导地位。

智美体育就在以国内马拉松赛事为基础,持续扩大服务的外延。包括与海外马拉松赛事联谊,打造海外体育旅游产品,以及与金融机构合作,探讨开展体育金融服务。

同时,通过收购以及投资等方式,切入各地特色马拉松赛事以及相关服务。

今年上半年,智美体育全资收购武汉光合立行,将武汉女子马拉松、湖北乡村马拉松、MBA马拉松等赛事IP收入囊中,借此开拓中部地区市场。

领投参股维宁体育,切入新媒体、互联网体育平台、体育产业规划以及体育经纪人培训等业务。

智美体育董事局主席任文曾在对外表示,她们会将马拉松周边细分市场的头部服务商都做一轮投资。

中国的马拉松市场庞大,增长迅猛,超过200家公司在市场中争食。

中体产业也是国内较早运营马拉松赛事的企业之一,手握“北马”这个金牌马拉松赛事,近年又拿下了“汉马”的运营权。

去年,该公司赛事管理及运营业务收入2亿元,净利润1395万,同比增长27%。

主营户外用品的三夫户外也在加码户外运动和赛事运营,尽管该块业务占公司营收总额的比重不大,但公司已将此作为未来重点业务拓展方向和新的利润增长点。

相关新闻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