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星航,1955年生,河南省禹州市神垕镇人,男,汉族,出身钧瓷世家,毕业于江西景德镇陶瓷学院热工系,为任氏钧瓷第七代传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钧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中国非遗艺术设计研究院副院长、中国陶瓷工艺美术大师、中国民协五大名窑艺术专业委员会主任、钧瓷窑炉博物馆馆长、许昌学院客座教授。
1973年参加工作,先后任神垕东大瓷厂、宝丰清凉寺瓷厂、禹县卫生陶瓷厂、禹州市钧瓷研究所技术员、助理工程师、工程师、技术副厂长、技术副所长等职。
1987年在禹州市二瓷厂工作期间,设计发明了煤烧双孔无匣钵隧道陶瓷窑炉,开创了日用瓷无匣钵烧制的先例,获国家发明专利。
1993年在禹州市钧瓷研究所任技术所长期间,成功研究设计了煤烧无匣钵间歇钧瓷窑炉,使钧瓷烧制首次脱开了匣钵的制约。同年,发明设计建造了液化气烧钧瓷窑炉,是钧瓷烧造史上的一项重大革命,此种窑炉在禹州瓷区迅速推广,几乎取代了全部传统煤烧钧瓷窑炉,对禹州市的钧瓷事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1997年,任星航主持河南省迎香港回归礼品——大型钧瓷花瓶“豫象送宝”的设计制作,受到了河南省政府的嘉奖。
2000年被全国古陶瓷专业委员会授予“全国古陶瓷工艺美术大师”称号。
2000年作品被人民大会堂收藏、2001年被故宫博物院、国家文物局等部门所收藏。
2001年又设计成功了煤、气混合烧钧瓷窑炉,为钧瓷艺术的品位提升作出了贡献。
2004年,响应上级抢救民间文化遗产的号召,筹建钧瓷窑炉博物馆,恢复了各个历史时期产生过重大影响的钧瓷窑炉,如:唐代麻斗窑柴烧“唐钧”窑炉、宋代双火膛柴烧钧瓷窑炉、清代炭烧钧瓷窑炉、近代倒焰窑钧瓷窑炉和直焰窑钧瓷窑炉,并恢复其烧成工艺,填补了钧瓷理论界“钧瓷工艺技术断代”的空白。并使柴烧钧瓷这一失传近千年的艺术奇葩重放异彩,在陶瓷界引起轰动,被河南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工作委员会授予“特别贡献奖”,并荣获“金鼎奖·成就奖”。
2005年秋,他的柴烧钧瓷作品《葵花盆》获“中原文化上海行·河南民间工艺珍品展”金奖。
2007年获河南省第四届文学艺术优秀成果奖。任星航与国家著名陶瓷专家、学者李辉柄、郭演仪、叶宏明、艺术家韩美林等人合作,对宋代钧官窑作品的分相、造型、窑变机理、烧成工艺等课题进行了全方位的研究试验,在钧瓷历史理论研究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性进展及显著成果。
2007年被中国文学艺术联合会、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认命为“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同年4月,所恢复的宋代柴烧钧瓷窑炉及烧成工艺荣获“河南省第四届文学艺术优秀成果奖”。
2008年,被河南省文化厅任命为“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2011年4月21日作品《蟠龙瓶》荣获中国(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金奖。
2011年5月1日作品《如意瓶》荣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莆田)金奖。
2012年5月作品《风云鉴》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莆田)金奖。
2012年被文化部命名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钧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2013年10月出版发行《钧瓷》。
2014年5月作品《雄风尊》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奖。
2014年6月荣获第三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薪传奖。
2015年4月作品《丝绸之路》荣获首届中国(潍坊)民间艺术博览会金奖。
任星航在钧瓷釉料组方、烧成工艺改新等钧瓷科研领域多有建树,其论文《柴烧钧瓷烧成工艺初探》、《清代钧瓷窑变现象揭秘》被编入2005、2009年上海国际古陶瓷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在河南工人报、工艺美术等报刊杂志发表研究论文与理论文章数十篇,所著《钧艺千秋》一书,被河南省民协收入“根脉书系”丛书,2008年由中原农民出版社出版发行。散文集《钧瓷畅想》
任星航钧瓷作品传承了窑变艺术的精华并有所发展。造型端庄大气,釉色玉润典雅、开片精巧别致,窑变景观神奇绝妙,把钧瓷自然窑变艺术神韵特征发挥的淋漓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