酱香白酒拉动贵州仁怀迈入高质量发展之路
70年砥砺奋进,70年风雨兼程。昔日积贫积弱的旧贵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显著成绩。仁怀市,作为贵州地区的一个城市,70年来,依托无可复制的生态环境、百年传承的酿造技艺,毅然发展酱香型白酒产业,助力经济快速发展,创建了仁怀速度。
1949年,仁怀市工农业总产值1071万元,人均工农业总产值仅46.4元,人民生活生活十分困苦。1978年,改革开放的东风吹遍神州大地,仁怀市抓住机遇,迎头赶上,瞄准白酒产业市场,大力发展酱香型白酒产业。2018年,仁怀市实现地区生产总产值722亿元,完成财政总收入36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7亿元。
经济总量不断攀升
综合实力实现跨越
70年前,茅台酒已是世界白酒三大名酒之一。仁怀市政府经多次考量后决定,全力进军酱香型白酒产业,创造绚丽多彩的酱香白酒文化。70年来,仁怀先后获得“中国酒都”、“中国酱香白酒核心产区”、“全球烈性酒特色产区”等诸多美誉。
仁怀市几乎村村寨寨都在酿酒,获名酒称号的就有怀酒、茅渡窖酒、茅河窖酒等十多家。1984年,仁怀市工商税收入10231720元,其中,酒税7487786元,占工商税的73%、财政收入的58%;1951年,外销一吨茅台酒,可换回四十吨钢材,茅台酒外销效益显著;时至1987年,中国贵州茅台酒厂已经成为贵州省第二个出口创汇大户,年利润总额达850万元。
“中国酒都”实至名归。1996年,仁怀市持证酿酒企业已达到188家,品牌多达185个,年产白酒量达到9257吨,工业总产值高达1.83亿元,仁怀县更名为仁怀市;2004年,仁怀市白酒国内生产总值已超过20.6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已突破亿元大关。
“未来十年看贵州,中国白酒看贵州”。2011年,在贵州省委、省政府“一看三打造”战略中,仁怀市白酒产业开始“蜕变”升级:把茅台酒打造成“世界蒸馏酒第一品牌”、把茅台镇打造成“中国国酒之心”、把仁怀市打造成“中国国酒文化之都”,力争仁怀市白酒产业矗立于世界。截至2012年,仁怀市国内生产总值早已连续两次突破百亿元大关;2017年“千企改造”、“千企引进”的提出,为仁怀白酒产业走上高端化、规模化、品牌化、标准化之路绘制出了完美蓝图。截至目前,仁怀市拥有涉酒企业2900余家,白酒生产企业346家,其中,酒产业类注册商标有一万多个,省级商标118个,实名商标8个。
“用产区品牌代替产品品牌,助推仁怀酱香白酒走出国门。”2019年,仁怀市正在申报打造世界酱香酒白酒产业基地核心区,强力实施“产区塑造工程”,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地域符号、地理标识、品牌产区,坚持和维护仁怀不可复制的酱香型白酒原产地和主产区地位,强力塑造世界酱香型白酒产业基地核心产区形象。
匠心酿造不忘初心
酱香白酒展示仁怀形象
汉武帝饮大赞夜郎“枸酱酒”,到明末清初“回沙茅台”、“茅台春”、“茅台烧春”等回沙酱香酒成熟成型;乾隆十年茅台镇“家唯储酒卖,船只载盐多”的繁盛空前,到巴拿马土罐茅台惊天一摔,仁怀不仅拥有悠久的酿酒历史,而且有着丰富的酱香白酒文化底蕴。
酱香白酒酿造具有“生产区域唯一性、生产工艺独特性、勾调过程复杂性”等特点。仁怀市始终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依托美酒河、以及美酒河畔的微生物集群等生态环境,采用固态酿酒中最特殊的工艺,在制曲、贮存等5个环节,严格把关,全力打造出一个绿色、环保、健康的仁怀市。2017年,白酒产量达30万千升,销售额达610亿元。“仁怀酱香酒发展经过三轮调整,我们也曾仿徨过,试错、碰壁、跌倒、爬起、向前,但始终不曾放弃面对困境的勇气!”仁怀副市长邓帆说。70年来,仁怀市酱香酒发展经历了3次跌宕,1989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中国白酒行业受到市场经济的空前挑战;1998年,山西朔州假酒案爆发,不少企业纷纷开始做浓香酒,茅台却仍然坚持做酱香酒;2013年,白酒行业出现断崖式下跌。但是,仁怀酱酒人依然恪守用做人的原则做酒,用匠心做酱酒。
酱香白酒成为仁怀市工业发展的支柱产业。酱香白酒的酿造工艺经过的无数次进步、现代科学的融入,对温度、量的把控更加精准,酱香白酒的酿造工艺更加现代化。2018年,仁怀市顺利进军“中国工业百强县(市)第39位”,一路领跑全国白酒行业。
实施五大行动
“四化”发展迈向新时代 “高质量发展体现不仅体现在产能、产量、效益等直接利益方面,更是生态、发展、产业链等后续协调发展的综合效应。”仁怀副市长邓帆说。
仁怀市牢牢守住生态环保、生产工艺产品质量三条底线,实施产业结构优化、产区品牌塑造、产品标准质量、市场营销拓展、产业振兴扶持五大行动,推动酱香白酒集群化、集约化、品牌化、规范化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推动着“酒+旅游”深度融合,引领仁怀酱香产区企业砥砺前行。
相关新闻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
4、免责声明:本站信息及数据均为非营利用途,转载文章版权归信息来源网站或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