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轻工:砥砺40年 奋进正当时

0
2018-07-09 来源:消费日报

     过去,山西轻工业发展缓慢,把有限的资源浪费在“小而全”上,能满足市场需要的消费品很少。经过40年奋力发展,如今,山西也能拿出在全国轻工行业具有重要地位的“拳头”产品——日用玻璃、日用陶瓷、造纸、塑料、新兴家装等,并且日渐成为山西省轻工业中的亮点,其中,玻璃器皿的产量、质量都排在全国首位。目前,山西省集中力量发展重点行业和骨干企业,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山西轻工业。

    追忆历史——激情燃烧的岁月
    40年,中国沿着改革开放的强国之路华丽蝶变,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辉煌的成就和生动的实践,印证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山西在40年前紧跟党中央的脚步开启改革开放的征程,经济社会各方面取得长足进步。改革开放以来,经过40年的不断发展,山西省轻工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首先,轻工业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在山西经济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形成一定的规模。
    山西省轻工业虽然有着悠久的历史,经过解放后30年的艰苦发展,截止1978年底,仍然很落后,底子薄,基础差。当年全省251个企业,工业总产值仅40475万元,税利总额11985.41万元,其中利润1934.24万元,亏损企业32户,亏损总数351.09万元。
    到2017年底,全省轻工业规模以上企业370家(食品工业302家),主营业务收入739.7亿元,利润总额37.7亿元,是1978年的195倍。全省轻工业主要产品中,白酒、啤酒、葡萄酒产量分别实现13.99万千升、33.67万千升、0.27万千升,相较于1978年饮料酒的产量24207吨(相当于2.5万千升)有大幅度提升;液体乳产量46.9万吨,是1978年乳制品产量1254吨的374倍;日用陶瓷产量突破25亿件,约占全国日用陶瓷产量的10%,是1978年产量的近25倍;机制纸及纸板和合成洗涤剂分别累计实现产量45.55万吨、7.2万吨,相较于1978年的9.35万吨和14409吨,产量有较大幅度增长。目前,全省轻工和食品行业已建成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8家,拥有中国驰名商标39个。人工吹制玻璃器皿占全国总量的50%。
    在计划经济的条件下,轻工企业的生产经营受两头制约,即既受农民原材料的计划种植、供应情况的制约,又受商业部门按计划收购轻工产品的制约。生产企业虽然有能力生产,但因原材料短缺供应紧张,不能发挥生产能力;商业部门按原订计划收购,即使企业超计划生产出来也不予调拨收购,产品销售不出去。改革开放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有了生产经营自主权,调动了积极性。农副产品加工企业直接与农户,市场见面,并建立契约关系,创新生产经营模式,开创公司+基地+农户+科技+市场发展模式。走农副产品深加工、精加工发展路子。这条路子已成为农副产品加工企业通行有效路子。在食品、饮料、果蔬、乳制品等行业效果最明显。农民富了,企业发展了,市场繁荣了。非农副产品加工的企业,如日用陶瓷、日用玻璃、机制纸及纸板、洗涤用品、家具、文体等行业,同样企业能同市场见面,市场需要什么,生产什么,发展速度也很快。
    全国以农副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业总产值占全部轻工业总产值的50%以上,山西省轻工业总产值来自农副产品原料的总产值超过50%,1978年为71.4%。乳制品、饮料、罐头、酿酒、制糖、造纸、皮革、羽绒制品工业、家具工业等,原材料基本上都来自农业。建立农业原料基地凸显必要。改革开放40年中,在原料基地的建设方面成绩显著。大批原料基地在全省各地形成。
    原料基地发展的同时,产业集群也便发展起来。
    杏花村域区被命名为“中华名酒第一村”。怀仁县被省有关部门命名为“山西省日用陶瓷生产出口基地”。祁县玻璃器皿成为“全国最大的人工吹制玻璃器皿生产出口基地”,“全国最大的玻璃器皿手绘加工生产基地”。平定县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国艺术之乡评审委员会授予“中国刻花瓷之乡”“中国刻花瓷研究基地”。
    过去,山西轻工业发展缓慢,把有限的资源浪费在“小而全”上,能满足需要的产品很少。到如今,山西也能拿出在全国轻工行业具有重要地位的“拳头”产品。日用玻璃、日用陶瓷、造纸、塑料、新兴家装业等日渐成为山西省轻工业中的亮点,玻璃器皿的产量、质量都排在全国首位。目前,山西省集中力量发展重点行业和骨干企业,逐渐形成了独具山西特色的轻工业。
    光荣与梦想——壮阔历程仍需书写
    40年风雨兼程,40年岁月轮回,折射出山西省轻工业发展的路径。取得的成绩令人振奋,出现的问题也亟待解决。“重工业过重,轻工业较轻”——这句话准确地概括了山西省工业产业的整体现状。数据显示,山西省轻工业主要优势产业集中在日用陶瓷、日用玻璃、新兴家装、造纸、塑料等行业。山西省的轻工业在全省工业经济中的份额比较小,在全国轻工业中的比重更是微乎其微,仅占全国轻工(含食品)销售收入的0.45%,占全省工业比重的6%。虽然近年来,山西省一些轻工产品拥有一定的知名度,并在全国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但发展中表现出的劣势,更应值得重视。
    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山西省轻工业的投资不如一个国有企业化肥厂一期项目的投资。企业里也同样如此,一些企业主存在小富即安的思想,追求利益最大化,并没有长远目光。投资跟不上,技术装备水平普遍落后,有些企业仍然在使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设备,这样就直接导致有些产品的品种少、档次低、质量差,缺乏市场竞争力。
    除此之外,规模总量偏小、缺乏龙头企业带动、创新能力不强、品牌建设不力、发展后劲不足等都成为轻工业发展道路上的绊脚石。
    续写史诗——高擎新时代大旗
    轻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承担着繁荣市场、增加出口、扩大就业、服务“三农”的重要任务,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发展山西轻工业,首先要将优势产业做大做强,通过优势产业的龙头企业来带动行业的发展。“轻工业是一个投入少,见效快、回报高、就业率高的行业。随着国家和山西省鼓励创新、创业有关政策的出台,轻工业势必会迎来新一轮的高速发展。在这一过程中,政府会出台相应的鼓励、支持办法,对于各方资本来说,将是一次难得的投资机遇。优化产业布局,布局实施一批新项目。引进消化吸收先进生产技术,通过滚动发展,提升产业整体发展空间。”“十三五”期间,宏观经济环境进入换挡期,山西省轻工业面临着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存在着极其复杂的结构性、深层次的矛盾和困难。但是,作为刚性需求的消费品工业,轻工业依然存在良好的发展前景和巨大的发展空间。山西省委省政府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提出一系列推动转型升级的战略举措,为全省加快发展明确了思路、方向和路径。
    轻工业是消费品生产行业,轻工消费品生产要始终坚持适应市场和引导消费相结合的理念,努力提高有效供给水平,推动轻工行业实现品牌、理念、服务的有机融合,培育新的消费增加点和利润空间。大力发展服务型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推动轻工业向价值链两端延伸、融合发展。
    大力推进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的技术改造,促进轻工业向中高端迈进,从产品设计智能化、关键工序智能化、供应链优化管控等方面,推进轻工智能制造单元、智能生产线、智能生产车间和智能工厂的建设,实现制造过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岁月更替,改革精神一脉相承。新时代的中国吹响了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冲锋号角。进入新时代,山西轻工业要在新起点上再创改革新局,把高质量发展的路子走对走实走好。紧抓“一带一路”“互联网+”“大数据”等战略机遇期,积极开拓新兴市场,全面深化区域合作,拓展轻工业开放发展新空间。
    放眼远望,山西发展进入新时代,轻工业正掀起新一轮的改革大潮……

相关新闻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