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明珠:打造国际人才 推动中国成为世界的研发中心

0
2021-03-04 来源:新华网

   “我们希望打造属于自己的国际人才,慢慢用我们的决心来实现,真正把中国建设成为世界的研发中心。”2021年全国两会召开在即,全国人大代表、格力电器董事长兼总裁董明珠近日在接受新华网专访时表示。

  董明珠说,格力电器多年来坚守的是高新技术研发团队全部在国内,她相信这种沉淀、积累,也能推动中国有朝一日成为世界的研发中心。这意味着,中国制造业可能需要有更大的决心,要守得住寂寞。

 

全国人大代表、格力电器董事长兼总裁董明珠

  谈创新:“创新最重要的还是要解决人才问题”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之年。格力如何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回头看,格力电器最大的成长就是挑战了自我。”董明珠表示,格力电器坚持自主研发、自己掌控技术,已经从一个家电消费品领域企业发展为能够同时自主研发智能装备的企业。

  位于珠海的格力总部生产车间内机械轰鸣,穿梭在高大的精密仪器间的工人仅10多位,高度自动化已成为格力工厂的常态。上下舞动不停歇的机械手臂上,烙刻着格力的品牌标志。

  “在工业装备里面,我们取得了一点小成果,初见成效。”董明珠介绍,格力电器已经走过了从不懂到懂,拥有了自主开发不同数控机床的技术能力,2013年至今已沉淀8年。她认为,成绩更多是来源于坚定的信念。

  近年来,格力电器进一步加快掌握核心技术的能力,加快创新成果转化。董明珠表示,创新最重要的还是要解决人才问题,而人才需要自主培养。

  她说,格力电器进军智能装备行业,同样走的是自主培养人才道路。这个过程需要资金、时间投入,需要有一个沉淀的过程。“企业要用一种长远的眼光来看,我们要敢于付出时间和金钱成本,要给年轻人时间去锻炼,要建设平台,这是一个良性循环。”

  2016年起,格力电器发明专利授权量连续五年稳居全国前十,2019年位居全国第六。截至2021年3月,格力电器累计发明专利授权数量超过一万件。董明珠透露,在“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格力电器还有更多的新技术,将转化成生产力。

  谈标准:建议在国内市场推行中国标准、中国认证

  “标准”,是董明珠今年两会建议的关键词之一。她建议在国内市场推行中国标准、中国认证,建立新技术新产品的国家标准快速通道,设定家电使用年限的国家标准。

  为规范行业发展,2018年9月,格力主导发布首份空调安全使用年限标准,确定了空调器的安全使用年限为10年。“部分消费者觉得产品没坏就能用,存在一定风险,所以我们要推广这个标准,更好地保障用户的安全,带来更好的使用体验。”为此,格力专门成立了标管部,专门管理各项数据标准。

  董明珠还提出,目前在一些政府采购工程项目中,明确只用进口品牌,这存在一定的问题。她建议,中国企业开发了自己的技术,中国应该有自己的标准,且应该高于国际标准,只要其他国家企业的产品进入中国市场就应该有中国认证。

  在坚持技术革新的同时,董明珠建议,国家要严打市场劣质产品,加大家用电器市场监管力度。“我经常和政府提意见,要到市场上去抽查。不定期的抽查有威慑力,让企业不敢偷工减料。”董明珠说。

  此外,董明珠呼吁,要营造公平环境。她认为,政府应该对拥有核心技术的企业、对按照国家标准坚定创新的企业给予支持。

  谈品牌:找准自身定位 品质+数量=品牌的力量

  访谈中,“品牌”成为高频词。在董明珠看来,消费的需求是多样的。“我们要找准自己该干什么,除了坚守空调产品以外,我们还要做好高端生活电器。”

  董明珠提出,塑造一个品牌,需要时间沉淀,不能为了销量而放弃品牌形象。“品牌形象在于两点,一是品质,二是数量,加起来就是品牌的力量。我们要把质量要摆在第一位,这一点是绝不允许忽视的。”董明珠说。

  品牌的沉淀还体现在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疫情下,从跨界生产口罩,到涉足高端医疗装备,格力电器新增大健康产业板块。对此,董明珠表示:“希望尽可能在疫情防控上面多做一点思考。格力成立了健康研究院,专门研究病毒,还有很多的工作需要做。”

  2020年春节期间,一批研发人员用了两个月的时间,研发出“猎手”杀新冠病毒空气净化器。2020年4月,格力成立新晖医疗公司,其生产的移动核酸检测车当前已应用到医疗体系中。

  “好的企业,要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为消费者提高生活品质就是好企业的标准。”董明珠说,格力电器依然坚守质量原则,坚守诚信原则,企业若有缺点需要改正,而不是隐藏。格力在研发上的投入非常大,绝对不允许产品不合格流入市场。

  加速国际化也是格力电器规划的发展方向之一。董明珠说,在“十四五”期间,中国制造业如何走向世界,同样也是需要思考的问题。她认为,走向世界一定要把自己的品牌推出去,而且还要展示自主品牌的影响力,让世界通过自主品牌来了解中国。 

相关新闻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
4、免责声明:本站信息及数据均为非营利用途,转载文章版权归信息来源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