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冰箱:弱市格局犹在,加速战略转型方为上策
据相关消息称,基于过去几年在冰箱产业进行的一场“卧薪尝胆”式变革,今年上半年,在全国冰箱市场整体下滑的情况下,美的冰箱销售实现恢复性增长,其利润率、经营的结构水平、现金流均达到历史最好水平。
著名投资大师巴菲特曾说过:“只有当潮水退去的时候,才知道是谁在裸泳”。如今,在中国冰箱业,这句名言已经开始实实在在地发挥作用。一方面,GE、西门子等巨头接连退出家电业,宁波慈溪冰洗产业三公司同时宣布破产重组,国内冰箱整体销售下滑、需求萎靡、市场不振;另一方面,在国内冰箱市场下滑的背景下,美的冰箱呈现增长态势,今年总营有望实现新突破。2014年,注定是冰箱行业不平静的一年。
有业内人士分析,自今年以来,美的冰箱在市场上持续增长、开始实现恢复性增长的背后,体现了企业在产品、技术和品牌等综合竞争力上的提升,成功摆脱了对产业外部发展环境的依赖和约束,走出了一条独立上扬的复苏路。美的冰箱的逆势增长无疑给处在下跌、悲观中的冰箱行业注入了一股暖流和信心。而对于行业发展现状,美的方面认为,冰箱行业短期内弱市格局或仍将延续,在此背景下企业加速战略转型升级或方为上策。
据美的冰箱相关负责人介绍,从2011年下半年开始,美的冰箱就开始步入战略调整以及经营转型期。当时整个行业面临着严重的发展危机:国内正值后4万亿经济时代,宏观经济下滑,房地产调控政策冲击剧烈;国际方面,欧美等发达经济体经济低迷,外需不振;内销方面,冰箱行业容量急剧萎缩;外销出口增长停滞。在外忧内患、行业进入寒冬的背景下,美的冰箱决定进行战略转型升级。据了解,在战略上,2014年美的冰箱以消费者为中心实现技术创新,打造精品品质,以精益设计推动整体效益提升等为主要举措,实现加速恢复性增长。
美的冰箱事业部专利墙和荣誉墙
“技术研发从来都是品牌竞争的战略制高点,因此,这必须是企业转型升级战略中的重中之重。”该负责人如是说。他告诉记者,经过团队的不懈努力,美的冰箱芯节能技术、双系统技术、多维精确感温技术、变温技术、急速冷却技术等核心创新技术横空出世。其中,
“芯节能”技术以及双系统风冷技术更是颠覆行业的两大创新技术,助推冰箱产品在健康、保湿、保鲜、无霜、节能等五大核心性能上不断升级。在近两年的努力耕耘下,美的冰箱在发明专利申请和授权总量上处于国内行业领先地位,成为国家首批知识产权优势企业。
产品品质则是美的冰箱战略转型的又一重要突破口。美的认为,“换汤不换药”的升级已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是否能推出契合市场的产品,将直接左右市场走势。鉴于此,在很多冰箱企业都在规模扩张上做加法、技术创新上做减法,追求持续的规模化扩张的时候,美的冰箱打破陈规,在产品品质上加大持续投入。在短短2年内美的就投入2.5亿元围绕产品品质展开各项升级和创新,如重点推进能耗一致性改善、核心工程管理、品质8大项目,解决基本品质问题。仅在PLM系统(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美的冰箱就一举斥资5000万元,解决产品设计源头的品质问题。
另外,从2013年开始,在完成品质保障体系的建设,打造好产品的基础上,美的冰箱启动了一项“精品工程”,建立产品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方面的综合性标准。美的冰箱的精品工程中,提升及改善方向囊括了产品设计、制作、销售等各个流程中的各个具体环节。此外,精品工程还包括开展新品品位品质评价、改进,开展模具Q业务管控,对标竞品提升改进、设备业务精品提升管控等多个项目,真切落实于产品在各个层面上的品质改善。如今,美的冰箱的产品维修率、外部损失率、开机不制冷率均大幅降低,精品工程氛围初步形成。
当然,企业最大的危机,不仅是当下的利益多寡问题,更关乎对未来是否能够清晰把握。洞悉市场提供差异化产品,“见缝插针”占领新市场,是美的冰箱竞争力的一大体现。据了解,美的冰箱2013年11月成立先行技术研发中心,聚焦于食品与保鲜、智能、材料、制冷、CAE、门封、包装等七大冰箱主要研究领域的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致力于未来3-5年产品的开发,进一步推进“精品工程”的落地。另外,为顺应智能化的趋势,美的预计将于今年年底、明年年初推出带融合多项宜人化功能的智能冰箱。
“接下来,美的冰箱将沉着应对挑战,不断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企业战略转型速度,进一步扩大新的利润增长点。至2018年,我们目标销售规模实现翻番,冲击行业标杆。”该负责人最后如是说。
结语:
2014年冰箱行业表现不尽人意,甚至一些企业因此陷入困境。但深入分析起来,最根本的原因不是行业本身,而是企业自身。只要在危机中顶住压力,坚持创新升级,提高自身竞争力,企业就能保持强大的生命力。退潮后才知道谁在裸泳。对于中国家电行业来说,只有行业陷入增长乏力的危机中才知道谁是真正的大企业。然而,岁寒总会过去,只要坚持这份“凌寒独自开”的变革勇气,中国冰箱业自然会在新一轮多元化涨潮到来之时,迎来春暖花开。
相关新闻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